普洱茶(生茶)是一種動態(tài)的茶,因為“越陳越香”的核心價值,讓普洱茶在后發(fā)酵的道路上不斷成長、變化。表現(xiàn)在湯色逐漸由黃轉向紅,口感由苦澀轉向甘醇,茶性由寒轉向暖……對于一種動態(tài)的、發(fā)展中的茶,我們應該如何去品鑒它?不僅判斷它的優(yōu)劣,更需要判斷它處于后發(fā)酵的哪個階段以及未來的陳化趨勢。
雖然“越陳越香”是時間的產(chǎn)物,但是,時間作用于普洱茶又不是絕對的,因為還有空間。比如,同樣是10年陳期的普洱茶,在不同的倉儲環(huán)境,不同的溫濕度條件下,所呈現(xiàn)出來的轉化效果都是不同的。所以,我們并不能簡單地用時間概念來判斷普洱茶處于后發(fā)酵的哪個階段。
如何來品鑒和判斷變化中的普洱茶呢?很多經(jīng)驗豐富的茶人都做了不同的嘗試和努力。從事普洱茶生產(chǎn)、經(jīng)營20多年的太俊林先生,常年與港臺及珠三角地區(qū)的茶商打交道?;趯Υ罅康闹衅?、老茶樣本的深入研究,他創(chuàng)立了一套“六維品鑒法”,正是針對普洱茶的這一品鑒難點。
19年7月的上海大可堂仲夏茶會上,太俊林與大家分享了“六維品鑒法”的原理,并用此法品鑒了四款陳期7-24年不等的中期茶,分別為這四款茶生成了“六維品鑒圖”,六邊形的六維品鑒圖由6個三角形組成,每個三角形又分成上下兩個部分,不同的茶上下顏色比例不一樣,不僅一眼就能看出這款茶的滋味、口感如何,更能夠直觀地看出這款茶的陳化狀態(tài)?!傲S品鑒法”引起了大家的關注,筆者也就此與太俊林先生做了深度交流。
太俊林認為,并不是所有的普洱茶都能夠走上“越陳越香”的正道,如果因為原料、工藝、倉儲任何一個環(huán)節(jié)出了問題,都會人為破壞促成普洱茶微生物發(fā)酵的各種因子,致使普洱茶很可能不能走向“越陳越香”,而是一條“氧化紅變”的“不歸路”,沿著這條路走下去,不管是幾年,還是幾十年,都得不到我們期望中的陳年普洱茶,而僅僅是一種湯色變紅,口味變淡的“過期紅茶”。
只有從鮮葉采摘、初制,到茶廠加工全過程注意對微生物發(fā)酵因子的保護及促成,并在茶品出廠后及時進入專業(yè)倉儲,接種微生物菌群,促進微生物著床、發(fā)育、生長及繁殖,通過微生物對普洱茶進行轉化,使普洱茶走上一條微生物發(fā)酵的茶葉轉化之路,用時3~5年,即得到我們所謂的“上道茶”。茶品一旦上道,便將沿著這條路一直走下去,這樣若干年后,便會得到我們所期望的陳年普洱老茶。
在最初研究品鑒方法的時候,太俊林只是想用一種簡單的方法來判斷一款普洱茶是否能夠“上道”,或者是否已經(jīng)“上道”。但是,當他縱觀整個普洱茶市場,從21世紀初開始在中國大地上全面復興的普洱茶,大量被收藏、存儲,至今已經(jīng)10多年了,進入了“中期茶”的時間范疇。但是這么巨大存量的普洱茶中,是否所有的茶都能夠“上道”,走向“越陳越香”的正道呢?答案一定是否定的。那么,消費者、收藏者、商家如何快速判斷他們面前的普洱茶價值幾何,是否值得購買、收藏,是否值得繼續(xù)存放呢?太俊林覺得應該給每一款茶做個“身份標識”。
普洱茶該從哪些方面來喝,適口為珍并不完全正確,好茶應該是有標準的,確立好茶的標準很重要。太俊林認為,現(xiàn)在很多標準都停留在生產(chǎn)端,比如茶葉審評更多的是用來指導生產(chǎn)而不是消費。所以太俊林想從普洱茶的商品端來樹立好茶的標準,來指導消費。要讓消費者把茶喝明白,先要能判斷所喝的普洱茶好不好,以及它處于后期陳化中的哪個階段、哪個境界。于是,“六維品鑒法”在不斷地修正和完善中正式出爐了。
“六維品鑒法”是通過感官審評,把普洱茶6個維度的表現(xiàn)——甘、厚、醇、滑、活、暖,用一定的分數(shù)進行量化。其中“活”和“暖”兩項的權重占30%,其余四項各占10%。每一個維度又分為10個評分檔,比如“暖”一項,主要通過湯色來體現(xiàn),湯色從“黃綠—金黃—橙黃—橙紅—紅艷—紅濃—紅褐—石榴紅透亮—寶石紅透亮—酒紅透亮”,10種湯色的表現(xiàn)對應10個分數(shù)檔,通過6個維度、10個檔次的打分,再按照一定權重比例來計算,得出一個綜合評分。最低分為1,最高分為10,從1—10,又被分為四個“境界”,體現(xiàn)的是普洱茶在不同發(fā)展階段的狀態(tài)——
2分以下:見境(契入正道、暖性初見)
2~5分:修境(五味遞生、暖性日增、苦寒日減)
5~8分:行境(五味俱足、暖性自大、苦寒消失)
8~10分:化境(入口即化、暖性五味、融為一體)
分數(shù)的高低,并不代表茶品的優(yōu)劣程度,更多體現(xiàn)的是普洱茶處于哪個發(fā)展階段。所以新制生茶一般分數(shù)較低,而陳化到位的陳年老茶一般分數(shù)較高,但是,如果因為倉儲問題而出現(xiàn)了不良的香氣和滋味口感,又會有相應的扣分。
通過6個維度的品鑒分數(shù),最后生成的“六維品鑒圖”,能夠最直觀地展現(xiàn)普洱茶在現(xiàn)階段的表現(xiàn)狀態(tài)和未來發(fā)展方向。每一個維度都有其對應的轉化路徑——苦轉甘、勁轉厚、青轉醇、澀轉滑、銳轉活、寒轉暖,表現(xiàn)在“六維品鑒圖”上就是不同的顏色比重,比如新生茶,暖、活、滑的顏色比重就會比較少,而如果這款茶在厚、醇等方面的顏色比重較高的話,就會是一款在未來能夠轉化得好的茶。太俊林強調:普洱茶要想越陳越香,茶質必須要厚重,“厚”是基礎。
總之,六維品鑒法是一套專業(yè)程度相對較高的品鑒方法,主要針對中期茶和老茶。目前的普洱茶市場,中期茶已經(jīng)成為主流,但是,同樣陳期的普洱茶卻因為各方面的原因,價格相差幾倍到上百倍不止。最根本的原因是行業(yè)標準的缺失,缺乏權威的機構為中期茶進行價值評估。目前,太俊林正在籌建“普洱茶商品等級標準實驗室(籌)”,并與權威科學機構進行合作,他希望能夠借鑒葡萄酒和咖啡的商品等級概念,以大量的科學數(shù)據(jù)為依托,為市面上的商品普洱茶定等級,并培養(yǎng)專業(yè)的“普洱茶品鑒師”。為中期茶的市場和價格背書,從消費端來規(guī)范市場。
當一片陳化到位的普洱茶,走出幽暗的倉庫時,就能獲得在它在現(xiàn)階段的“身份標識”,讓消費者一眼就能看出這款茶在當下的價值,而不是聽憑茶商們各說各話,價格隨意定,那么將會是普洱茶市場真正走向澄明、走向規(guī)范、走向標準化的時候。
原文刊載《普洱》雜志
2019年9月刊
撰稿 攝影| 莊生曉夢[除署名外]
如有侵權 請聯(lián)系刪除